1.六到位 凸显工作责任
我院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主要有4项:一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二是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三是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四是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事关妇女儿童健康,事关医改工作成效,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注重做到“六到位”:
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起草、师资培训、技术指导和评价、信息管理等,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宣传培训到位 制订全市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对象、人员、时间以及培训内容、方法。采取市、县、镇三级培训制度,形成层层下铺、环环相扣的架构。同时,将宣传教育作为推动项目工作的切入点,利用婚前检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孕妇学校、下乡义诊、电视台宣传、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宣传画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
部门协调到位 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医院充分发挥工作能动性,主动协调卫生、计生、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各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有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督导考核到位 加强基层指导和督导考核是督促各级医院做好项目工作的关键,实施效果更列入妇幼卫生年度督导考核和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医院作为业务指导中心,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对各级项目单位从项目组织管理、流程设置、职责分工、资金监管、宣教发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和技术指导,为基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信息管理到位 信息管理实行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市、县、镇妇幼卫生信息三级管理网络,按照项目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纸质及网络报表的上报工作,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共把质量关。
财政保障到位 全市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坚持民生优生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并严格资金管理,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2.项目实施成效凸显工作特色
我院始终把抓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作为做好医改工作和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规范项目运行,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是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2009年启动医改后,广东省对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分娩、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各地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标准每人次不低于500元。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与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全程保健服务、监护和指导,告知孕产妇安全住院分娩,及时申领补助。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投入1024.19万元,补助农村孕产妇102419人。
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而易见。一是有效提高了农村住院分娩率,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的持续改善和城乡间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农村住院分娩率由2009年的97.34%提高到2014年的99.74%;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32.52/10万降低到2014年的6.9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6.70‰降低到2014年的2.91‰;二是有效降低了农村孕产妇经济负担;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产科培训和监管,规范了住院分娩服务内容和流程,基层产科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农村妇女剖宫产率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神经管缺陷作为严重致死致残的重大出生缺陷,通过增补叶酸进行早期干预,措施简单,效果明显。该项目主要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
为实施好该项目,医院把免费增补叶酸项目与优生优育工作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生育妇女出生缺陷防治的意识和能力,生育妇女服用叶酸率显著提高,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121219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服用了叶酸,叶酸投服知识知晓率达到96.48%,叶酸投服率超过80%以上。而该市的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通过5年多的增补叶酸,近年来该市的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加速下降,农村地区群体推广免费补服叶酸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 在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排名第一,宫颈癌排名第二,45岁55岁为“两癌”发病高峰年龄,且发病趋势呈年轻化。“两癌”筛查是保障女性健康重要的“保护伞”,能够及早发现危险信号,及早治疗。
清远市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主要与妇女生殖健康工作相结合。在每年进行妇女保健常规体查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7月,为进一步推动国家新医改政策在我市的顺利实施,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承办了清远地区农村妇女妇科病普查和治疗项目,整个项目投入330多万元,惠及6个县(市、区)9个镇6152名6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历时4个月完成。发现患病 4273人,患病率69.45 %,需住院手术治疗病人316人,占患病者的7.4%。至截稿前再传来喜讯,2015年6月开始,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再次承办“两癌”筛查项目,这次筛查作为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覆盖面更广、筛查手段更先进,受惠的农村妇女1.6万人。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妇女常见病得到及时诊断,促进“两癌”早诊早治,减少农村妇女死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力阻断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是传染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两癌检查项目后又一项国家民生工程,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清远市先后在清新、连山、清城3个县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扩展至全市8个县区。
医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相结合,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免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筛查,对所有艾滋病、梅毒、乙肝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实行免费母婴阻断,有效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梅毒、乙肝新发感染。2009年至2014年,共为22.3万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检测服务,为47名艾滋病感染产妇分娩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减少了10名艾滋病感染儿的出生。同时,还为18.6万名孕产妇提供了梅毒和乙肝检测服务,每年,全市“三病”检测率均达到98%以上,居全省前列,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3.项目延伸凸显社会责任
地中海贫血是导致出生缺陷高发、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广东省是高发区。清远市地贫基因携带率达20.1%,高于全省16.83%的平均水平,排全省第三位,夫妇同型地贫基因携带率约2%,每年该市可能出生重症地贫儿约260名。目前,全市有重症地贫儿170多名,可以说地贫防控形势相当严峻。
2012年,地贫防控作为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全省实施,2013年1月,清远地区全面启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主动联合卫生、计生、民政、教育等部门,院内专门设立地贫防控办公室及筛查中心,负责全市地贫防控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实施流程、补助流程、实施细则等,切实加强对全市地贫防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1年多来,地贫防控项目取得多项巨大进展:2013年6月,筛查中心成为省级分中心;2014年4月,医院被评为广东省地贫防控项目先进工作集体;至2015年3月,414名孕妇领取了地贫补助,143名重症地贫患儿获得资助,全市终止105例中重度地贫儿出生,相当于节省大约1.4亿元费用,节省每年100万ml用血量。2015年4月,在医院多次努力下,清远市政府采纳建议,发文确定将地贫筛查项目(血红蛋白电泳)列入免费婚检项目,将新生儿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加上之前的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3种,新生儿筛查病种增至4种,一同纳入医保结算。此举意味着,清远市地贫服务将全面融入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当中,防控工作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社会效益永远第一,我院始终把“保健为先,医疗为本,关爱民生,和谐发展”作为医院的办院宗旨,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先后创建成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暨南大学博士流动站实践基地,荣获“全国百姓信赖专科医院”、“广东省先进保健院”、“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在2014年更被国家卫计委评为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单位。 (潘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