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公益本源 践行社会责任——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建设纪实
□现代医院 梁若柽 林春艳 冯濂波
2013年,笔者一行曾采访过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报道了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五年时间医院实现跨越发展的经验。2014年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前些时再访该院,分享医院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建设的成果。采访伊始,李伟明院长一语破题:“妇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医院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福祉,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发展,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疏忽。”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疏忽,十个字浓缩了医院凸显公益本源,践行社会责任的要领。
1 系牢妇幼公卫意识 把握建设方向
妇幼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重要体系之一,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建设是妇幼保健机构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家医改新政策对妇幼卫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妇女保健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繁重和艰巨。为了适应新形势,顺应新需求,更好地维护、践行公益性,医院坚持用新时期妇幼工作方针统一全院员工思想,把握医改主动权。
1.1 笃定目标,厘清发展定位
医院确立了“保健为先,医疗为本,关注民生,同舟共济,促进和谐”办院宗旨,以此作为愿景,进一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属性,以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三大任务为核心,提供全面、系统、连续的保健服务;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坚持以临床为依托,做强妇、产、儿专科,为妇幼保健护航;把医院作为党和政府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窗口,真真切切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民生关爱,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发挥地区指导中心地位的龙头作用,建设功能明确、专业高效、服务规范、环境适宜的妇幼保健机构,全力开创妇幼公共卫生新局面。
1.2 强化公益,端正价值取向
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作为专科医院更存在一定的短板,极易受市场趋利倾向影响,弱化妇幼卫生公益性,重临床轻保健,重有偿服务轻公共服务,发生功能定位偏移。
医院坚持“一接、两不、三转移”方略,即医院工作目标与全市妇幼卫生规划和工作方针相接轨;不与综合医院攀比,不盲目发展临床扩展学科;真正坚持以专科诊疗为重点向以公共卫生职能为重点转移,以临床为中心向以保健为中心转移,以服务病人为目标向以服务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为目标转移。
2 狠抓“两率”指标控制 实施有效干预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志。近些年来,医院不遗余力地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妇幼卫生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使该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32.52/10万下降至2014年的6.9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9.26‰下降至4.60‰,新生儿死亡率从4.55‰下降至1.71‰,婴儿死亡率从6.70‰下降至2.91‰,“两率”控制提前达到2020年两个规划目标,居全省前列。
2.1编织“网络” 上下联动管理
在政府指导下,将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纳入公共卫生建设、农村卫生建设、社区卫生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格局,整合资源,协调运行,构建成贯通到各个市县(区)、前移到农村社区、外延到其他医院的专门履行妇幼保健职能的专业网络体系。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中心,覆盖全市109间助产机构。监测中心建立有监测报告、质量监控、绩效考评等制度,逐步使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迈入了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医院经常深入各监测点进行业务指导,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定期进行整理分析,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死因分布特点,提出干预措施。
2.2 面向基层 着力技术提升
清远市下辖8个市县(区),全市总人口400多万,其中妇女197万,7岁以下儿童38万。目前,妇幼保健服务是多元化格局,但基层卫生机构仍是主力军。因此,充分发挥市妇幼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中心作用,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妇幼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近几年该院共派出专家300多人次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达600多次,保证了妇幼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强化三级指导。一级指导是对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中心卫生院的产科人员重点指导产科急救知识、技能和技术规范,以提高产科急救能力;二级指导是对一般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重点指导正常产的处理、常见产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的急救技能;三级指导是对村级保健员指导孕情估摸、协助宣教、动员住院分娩等。
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借助市卫计局召开妇幼卫生工作例会、妇幼保健院长工作例会、妇幼卫生信息培训会议、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会议、病残儿鉴定会、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会等时机,交流信息、以会代训,为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之间的互动发展搭建平台。举办省、市级各类专业培训班十多类,如全省儿童感染性疾病诊疗新进展暨规范化治疗学习班、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项目技能培训班,全市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研讨班、围产医学关注培训班、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班等,培训学员共计40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素质。
三是大力推进适宜技术。通过集中培训、实地指导、实习带教、下乡推广等形式,面向基层开展母婴保健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先后在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孕产妇管理、新生儿破伤风诊治、新法复苏、产科出血监测、产科出血防治、胎儿生长发育监测、新生儿监护、新生儿换血疗法等数十项适宜技术,大大提高了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2.3医疗护航 妇幼学科建设为本
该院产科和新生儿科均为清远市重点临床学科,近些年来,在管理、人才、技术、设备、环境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专科建设效果显著:一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意识。二是充实专业骨干队伍,引进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选送技术骨干深造,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三是添置设备、改善诊疗环境,投入2000万元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投入1500多万元改造洁净产房、洁净新生儿病区、住院病房。四是实行孕产妇分级管理,高危孕产妇“三专”(专人、专科、专案)管理。五是建立产科和新生儿科协作机制,共同处理高危新生儿出生和监管。六是组建院科两级抢救小组,开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成功率大98%以上。创造了连续21年没有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的佳绩。
3 把住筛查监测关卡 抓好源头控制
我国目前年出生缺陷率约4.0%~6.0%,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清远市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清远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清远市产前诊断中心”、“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筛查分中心”,肩负重要使命任务。他们积极落实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阶段的综合防治模式,努力减少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的发生。
3.1 系统防控 推进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抓好婚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第一道防线。医院首先是扩大舆论宣传,以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把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把知识普及到各个层面,提升广大育龄群体的优生意识,增强婚前医学检查的自觉性;二是从2010年开始,市中心辖区实行免费婚检,后扩展至全市8个县(市、区);三是创新服务模式,今年3月,政府出台政府指定的婚检定点医疗机构内设置婚姻登记室,或在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设置婚检室,由负责婚检的医疗机构提供婚检服务。把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健康检查等环节联系在一起,为新婚夫妇提供温馨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级预防旨在抓好产前筛查与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第二道防线。该院利用妇幼保健区域龙头地位,依托妇幼保健市、县、镇三级工作网建立起筛查网,在全市8个县(市、区)普及筛查、诊断工作,筛查范围包括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几十种。中心多次举办产前筛查及诊断培训班,提高人员资质,确保产前筛查工作成效。三年多来,共进行产前筛查12796例,筛查出高风险孕妇776例,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119例。有效地阻断致病基因在家族中传递,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出生。
三级预防旨在抓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危及儿童生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智能障碍的一些先天性疾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目的。这是控制出生缺陷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作为“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发挥骨干作用,着力完善三级网络建设,将实验诊断、咨询、治疗、及时干预与宣传教育融为一体,全方位推进。筛查中心能快速诊断几十种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疾病。10年间,共筛查新生儿339341例,近两年全市筛查率达95%以上,确诊先天性甲低194例,苯丙酮尿症(PKU)8例,PKU以及甲低“零漏诊”。 2005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至今已筛查25872例,筛查率达82.2%,发现异常778例。
通过以上三级预防措施,该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7‰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2 防中之重 特控地区高发病
广东省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清远市地贫基因携带率达20.1%,高于全省16.83%的平均水平,排全省第三位,夫妇同型地贫基因携带率约2%,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地贫患儿200多名,地贫防控形势严峻。2012年,地贫防控作为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全省实施,2013年1月,清远地区全面启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在政府支持下,联合卫生、计生、民政、教育等,设立了地贫防控办公室及清远市地中海贫血筛查中心,负责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实施流程、补助流程、实施细则等,切实加强对全市地贫防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每年产前筛查门诊量10余万多人次,启动以来,共终止111例中重度地贫儿出生。2014年4月,医院被评为广东省地贫防控项目先进工作集体。
4 推进重大公卫项目 确保管理“六到位”
自2009年起,国家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四大妇幼公卫项目。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狠抓项目跟进,提高项目执行力。5年来,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促进了该市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的持续改善。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投入1024.19万元,补助农村孕产妇102419人。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9.74%;为121219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服用了叶酸,叶酸投服率超过80%以上;“两癌”筛查使1.6万农村妇女受益;“三病”检测40.9万,“三病”检测率均达到98%以上,达到国家指标要求。为47名艾滋病感染产妇分娩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减少了10名艾滋病感染儿的出生。李伟明院长介绍说,重大公卫项目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局面,要得益于管理“六到位。”
4.1 加强领导 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每个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起草、师资培训、技术指导和评价、信息管理等,明确职责和分工,切实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工作,有效提高项目质量。
4.2培训先行 舆论宣传到位
制订每个项目的全市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对象、人员、时间以及培训内容、方法。采取市、县、镇三级培训制度,形成层层下铺、环环相扣的架构。同时,将宣传教育作为推动项目工作的切入点,利用婚前检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孕妇学校、下乡义诊、电视台宣传、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宣传画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把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同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有机结合起来。
4.3社会联动 部门协调到位
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医院主动协调卫生计生、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各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有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4确保质量 督导考核到位
实施效果列入妇幼卫生年度督导考核和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医院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对各级项目单位从项目组织管理、流程设置、职责分工、资金监管、宣教发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和技术指导,为基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5编织网络 信息管理到位
医院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充分利用市、县、镇妇幼卫生信息三级管理网络,按照项目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纸质及网络报表的上报工作,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共把质量关。
4.6资金支撑 财政保障到位
医院积极争取市政府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并严格资金管理,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5 发挥防治中心优势 促推公卫效能
目前,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建有“广东省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分中心”、“广东省乳腺病防治分中心”、“清远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清远市儿童统感训练中心”、“清远市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定点医院”。 医院借力品牌特色和专科优势,作为公共卫生职能建设的技术支撑与保证,将学科建设与履行公卫职能相互促进,推进全面、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5.1 借力新生儿学科优势 发展危重医学
医院新生儿科有20多年建科历史,是清远市临床重点专科,2006年获批“广东省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近几年来,医院按照重点发展新生儿危重病医学的思路,在新生儿危重症特色技术建设上下功夫。中心现开设床位70张,拥有医护人员3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李伟明院长是该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心拥有高频震荡呼吸机、智能型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空氧混合仪、脑功能监护仪、新生儿转运温箱、转运呼吸机等先进的抢救及转运设备。目前脐静脉植入与PICC置管术、同步外周动静脉换血技术、高频振荡通气对呼吸功能的支持、早产儿、超未成熟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与管理、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等,已形成专科优势和技术特色。有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心建立起包括8个县(市、区)以及周边、临近地区30多间医院的急救转运网络,每年救治危急重症患儿2500多人(其中低于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0%左右),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曾成功抢救清远第一例75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救护中心的发展,真真切切地为儿科保健起到了护航作用。
5.2 借力专病中心平台 推进特色专科建设
乳腺癌防治项目是广东省卫生厅妇幼安康工程,2013年3月清远妇幼保健院获批“广东省乳腺病防治分中心”,旨在以“早防早治,远离乳癌”为宗旨融乳腺保健、乳腺病综合诊治、乳腺整形美容、乳腺癌普查、心理咨询辅导等功能为一体,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心现有高级职称4人,国家备案四级腔镜手术专家胡庆兰同志为学科带头人。配有GE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仪、乳腺高频彩超、巴德与Bard空芯针穿刺活检枪、麦默通真空辅助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等专业设备。中心以乳腺科为主体,整合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洁净中心手术部等多学科协作。以乳腺肿瘤微创诊治为特色,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乳腺麦默通(MMT)微创旋切诊治技术已形成技术优势,达到最小的创伤治愈疾病和最大的可能保留功能的效果。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防治中心成立于2012年,2014年7月,被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组委会确定为“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定点医院。该中心以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预防及临床诊治为宗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规范化、科学化的宫颈癌早诊早治技术,通过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能早期筛查宫颈癌,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开展LEEP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组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尿、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是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项目之一。2014年12月,正式成立清远市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设置盆底专科诊室、盆底功能检查室、盆底治疗室、场景训练室、形体康复室、产后康复室。开展了括盆底肌肉张力和压力检测、尿流率检测、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场景反射、产后按摩、产后塑身、盆腔慢性疼痛治疗、性功能障碍治疗等。中心成立半年,诊治病人3000多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广大妇女带来福音。
借力专病中心,打造专病专治、专科细分的现代化特色专科,为医院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3 借力保健康复中心 强化公卫职能
清远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设有保健部、妇女保健中心、儿童保健中心,并按妇儿保健需求分别设置各类专科门诊。中心主要职责是实施妇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提供相应的妇女儿童保健诊疗服务。妇女保健中心常年开设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产褥及哺乳期保健、老年期保健、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保健等服务。儿童保健中心是全市儿童保健业务指导单位,开展各项儿童保健专业服务。包括儿童入托入园体检、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体弱儿管理、儿童营养、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矮小、性早熟、儿童视力、听力保健、儿童心理等多项业务。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每年都为4000多名妇女、近3万名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对查出的患病妇女、儿童均进行对症治疗,对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发挥了很大作用。
清远市儿童统感训练中心成立于2009年,专业治疗儿童智障、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其中,儿童神经康复是该中心最具特色项目之一。中心开放床位37张,设有300平方米的功能康复训练室,有精良的技术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振寰教授作为中心荣誉主任。中心利用神经发育学疗法与运动学疗法相结合开展了物理、运动推拿按摩疗法、语言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和心理缺陷补偿和矫治,应用Vojta姿势反射作为早期脑瘫的诊断及康复评估,应用Bobath、Peto的神经疗育方法进行全面康复。从2010年至今,共收治病人2000多人,康复理疗12万多人次,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率达70%以上,大部患儿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正常化,有效减少残疾儿童发生率,提高重症脑瘫儿生活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采写过程中,给我们深切的启迪: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其服务功能已从个体诊疗向群体干预转变,服务手段已从单纯医疗健康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服务范围已从院内小流程向院外大流程转变,效果评价已从个体指标向区域健康指标转变。妇幼保健院必须明确责任定位,将诊疗服务,健康促进、行政监管,技术指导诸方面全面推进。清远妇幼保健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许能给同道们予学习、予思考、予鞭策、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