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解决肿瘤化疗输液难题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解决肿瘤化疗输液难题

发布日期:2015-08-25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解决肿瘤化疗输液难题    我院率先在全市开展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

    2014年12月8日,我院乳腺外科成功进行了第一例独立完成的B超引导下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这也是清远地区首例独立完成的“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截止目前,已有12名需要置管患者均成功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该项技术因为成功率高、定位清晰、降低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等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手部活动更方便等优势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相关专家表示,该技术的开展标志我院静脉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填补了清远市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对减轻肿瘤化疗患者痛苦,促进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例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

    去年年底,一张写着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报告单摆在了来自阳山的李女士家人的面前,这对李女士及其家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经过一系列复查、咨询后,李女士及家人选择了在我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准备和乳腺癌打一场硬仗。

    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余文洁为李女士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再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李女士顺利实施了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我院乳腺病防治中心护理团队对李女士进行了精心护理:定时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及治疗后反应,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注重用药、检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指导,尤其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李女士术后恢复很快。

    “当时,在顺利实施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准备给李女士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时,难题也随之而来。”骆国英护士长回忆说,因为化疗疗程长,需要反复进行血管穿刺,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对李女士造成很大的痛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医护联合查房的结论是,必须为她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三向瓣膜的PICC管道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可以留置人体内一年之久,所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首选方法。由于李女士已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侧肢体不适宜置管,只能选择左侧上肢的外周血管,因体质肥胖,肉眼几乎看不到大的外周血管。想用盲穿的方法来行PICC置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切难题摆在眼前考验着我院的护理团队。

    由于我院骆国英护士长在广东省静疗护士培训基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门进修了PICC置管专业,她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相关知识及优点。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在B超引导下为患者在左侧上臂贵要静脉实施PICC置管术。在置管过程中,患者仅仅感觉到和平时输液穿刺血管时一样的一点点疼痛感。

    “这项技术的独立完成,是我们医院的首例,这也是清远市首例”。骆国英表示,李女士置管成功后进行化学药物治疗,顺利完成了8个疗程的化学药物治疗。她及家人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都表示满意。

 

    链接:

    B超引导下PICC置管具有六大优势

    据介绍,PICC即经外周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肢腔静脉的导管。置管方法有几种:盲穿置管、改良塞丁格置管、B超引导下置管。 

    与传统盲穿置管相比较,B超引导下PICC置管具有以下6点优势:B超下置管穿刺成功率高达98%;置管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病人手部活动更方便;定位清晰,由传统的盲穿飞跃到B超下可直视血管穿刺;特别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者;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效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是在B超下置管,B超机具有记忆功能,可储存信息,收集临床资料。

 

    PICC置管后,回到家中如何护理?

 

    专家指出,由于接受化疗的病人出院时要携带该导管回家,回到家中导管的维护也很重要。携管注意事项如下: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汗液、卷曲、松动时,及时回到医院由专业护士更换。可以从事日常工作、家务,但需避免使用患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体育锻炼。可以淋浴、避免盆浴、泡浴。淋浴时可用塑料保鲜膜包裹肘弯,保持置管处皮肤干燥。穿刺点周围皮肤如有发红、疼痛、肿胀、渗出,应及时回医院处理。如为儿童患者,家长应监护其勿玩弄导管的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把导管拉出体外。治疗间歇期间每隔7天需回到医院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患者出院后若不能回手术置管医院进行维护、治疗时,应到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护士进行导管维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