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 儿童智力残疾?康复补贴国家“埋单”

儿童智力残疾?康复补贴国家“埋单”

发布日期:2019-05-05

    患有智力残疾的儿童固然不幸,但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康复,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日前,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已启动“国家残疾人事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由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残联)分配,我院儿童神经与发育中心配合并实施治疗。我院是清远市唯一一家和市残联合作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本市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之一,已经为55名经过筛查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全面的康复治疗训练计划,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言语、作业等方面的系统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治疗师们根据受助儿童的功能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运动课、言语课、手工作业课、音乐课等,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中成长、进步,尽量提高这些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这些儿童的未来生存质量和发展状况。
    康复补贴由国家“埋单”
    据了解,中央财政为每名受助儿童提供每年12000元的康复训练补贴,剩余部分由儿童的城镇医保及新农合等社会保险资金和患儿家长共同承担。该项目主要针对城乡范围内年龄不超过7岁,有康复需求,同时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智力残疾儿童,符合条件家长可以通过所在县(市、区)的残联申请。
    定点康复机构将会在半年的时间内,每天为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能力。同时,该项目也对儿童家长开展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方法并运用于患儿的日常生活中,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通过“集体课”学会交际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个体训练外,我院儿童神经与发育中心还进行集体课的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师根据55名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智商和自理能力,将他们分组,按时间段进行集体课的训练。当康复治疗师播放音乐边唱着“小手拍拍”边拍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时,这些孩子有的不停地往家长怀里钻,有的在教室不停地跑动,有的坐着开心地笑,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拍小手,他们并不像普通孩子那样正常学习。为此,康复治疗师逐一为这些孩子纠正行为问题,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几堂课下来后,这些孩子慢慢学会了简单的听指令并配合做动作,还开始适应了身边的其他小朋友,这些都让陪伴在旁的家长大为惊喜。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智力残疾,及早的干预对于孩子今后的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个体训练能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集体训练可促进孩子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际,增加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不仅要进行个体训练,还要重视集体训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些孩子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让他们尽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能上学、能自己独立玩耍,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