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孩子“挤眉弄眼”可能不是调皮,而是疾病信号!

孩子“挤眉弄眼”可能不是调皮,而是疾病信号!

发布日期:2022-02-18

    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吸鼻咧嘴,不一定是孩子调皮,当心他患有小儿抽动症!
    抽动症是什么病?
    抽动症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其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突发、快速、重复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神经心理问题。
    儿童抽动症的表现有哪些?
    儿童抽动症主要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包括眨眼、皱眉、噘嘴、吸鼻、伸脖子、握拳、耸肩、抖腿、跺脚、腹部不自主运动等。发生抽动则包括咳嗽、骂人、叹气等;其常常还合并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晚睡习惯)及情绪行为问题。
    这种病对孩子影响大吗?
    医学诊疗指南将抽动症分为暂时性抽动、慢性抽动和Tourette综合征。暂时性抽动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但未及时治疗容易转为慢性抽动;慢性抽动指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音抽动症状超过一年,抽动频繁发作可导致患儿缺乏自尊,影响心理健康成长;Tourette综合征则患儿同时存在运动及发声抽动,则病情迁延反复,抽动症状重,并明显影响患儿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
    家长都健康,为什么孩子得了这个病?
    目前关于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短暂性抽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明显相关。而慢性抽动、Tourette综合征则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确诊儿童抽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儿童抽动症做检查的目的一是明确诊断,二是用于鉴别诊断。常规做心理行为评估、维生素D测定、风湿三项等,严重的患儿还需行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等。
    儿童抽动症需要怎么治疗?
    以家庭心理行为干预为主,行为干预效果不理想或病情严重的患儿需配合药物(乐定贴、硫必利、阿立哌唑为一线推荐药物)治疗。
    家庭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1、抽动症状并非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出现抽动现象时不要提醒和纠正,更不应打骂,提醒、责备,这会使抽动加重。
    2、平和的心态对缓解孩子的病症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家长像对待正常小孩子一样,该让孩子做什么就做什么,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帮助孩子获得同伴的接纳。关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以舒解心因性紧张。
    3、增进亲子接触和交流,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其恐惧与焦虑,并帮助他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消除自卑感,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在心态上进入良性循环。
    4、科学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适度运动。鼓励患儿参加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疲劳。禁止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睡眠规律,不晚睡。
    5、放松训练。让孩子做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6、饮食清淡。在孩子的食谱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少,但高蛋白、高热量的要限量。多食清淡的、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富含色素及添加剂的食物、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抽动现象,并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到专业的医院咨询就诊。咨询电话:0763-3363312。(儿童神经与发育中心 吴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