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无意中发现,孩子的脖子、耳后有几个小疙瘩,有的像黄豆一样大小,有的像蚕豆大小。对此,一些父母内心慌张,充满疑惑:“这些小疙瘩是什么?是肿瘤吗?会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疙瘩?”其实这种小疙瘩是淋巴结。今天,这篇文章将给大家科普淋巴结的相关知识。
淋巴结是什么?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每个人都有,是一种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大多集中与颈部、肠系膜、腋及腹股沟等处,与淋巴管连接起来。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般都摸不到淋巴结,出生后开始接触各种病原,孩子的免疫系统在与病原的接触中不断完善成熟。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
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淋巴结在这个过程中会缓慢增生,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可以摸到淋巴结,尤其是在相对暴露,容易被发现的后脑勺、脖子、耳朵后面等部位。
另外可能是孩子的呼吸道感染很常见,淋巴结经常处于炎症刺激下容易增生。
这个增生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随后淋巴结会慢慢缩小,渐渐地就摸不到了,所以成年人很少能摸到淋巴结。
据统计大约一半的儿童可以摸到淋巴结,所以如果在自己孩子身上摸到了,也不用紧张,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增生。
正常的淋巴结,大多为黄豆或花生米大小,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可以滑动,摸起来不痛,孩子也不会有别的不舒服。
淋巴结有什么作用?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就像警察、士兵,用来维持人体内部平衡和安全。这种免疫反应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杀病原体的,包括细菌、病毒等。
当有病原体进入孩子体内,经过淋巴结时,被淋巴结识破是坏人,要抓住他,而有时候坏人太多,一部分淋巴结抓不完,因此他自己需要增生,长大,充实自己的数量和力量。
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正常淋巴结大小与位置和年龄有关。当< 1月龄的新生儿中,任一淋巴结直径≥ 1 cm,≥ 1月龄儿童中,颈部及腋下淋巴结直径≥ 1 cm,腹股沟区淋巴结直径≥ 1.5 cm 时,称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1)感染
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常见的有头面部、口腔的细菌感染,反复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牙龈炎,风疹病毒、EB病毒感染,结核等。
(2)免疫性疾病
免疫异常、紊乱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往往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表现,如坏死性淋巴结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肿瘤
由淋巴结内细胞的恶化或异常增生引起,如淋巴瘤、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结转移瘤等。
淋巴结出现哪些异常需要警惕?
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1)淋巴结直径大于1.0厘米,短期内淋巴结明显肿大或快速增多,尤其成串、或者单个的快速增大时。
(2)淋巴结表面发红,有触痛,伴有发热、体重不增、消瘦、长期发热的情况,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3)淋巴结质地较硬、多个大小不等,有粘连出现时,可能是发生了异常淋巴结肿大。原因可能是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瘤等等。
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可能需要做验血、淋巴结活检等一系列检查,家长最好注意密切观察,以免贻误治疗最佳时期。
淋巴结肿大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耳朵后面淋巴结消除方法主要看淋巴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如果只是轻度的淋巴结不用特殊处理就能自行消除。
如果孩子全身情况好,淋巴结只是轻度肿大,质软、可以活动,没有压痛,不用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即可。这种可能是因为孩子生病所引起,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所致。
有的孩子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症期间,淋巴结急性期可能会伴有压痛,慢性炎症时淋巴结的质地可能会比较硬,但最终还是会缩小或消失的。
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是依然需要注意:
(1)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检查和记录孩子淋巴结的情况,是否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如果有异常,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就诊。
(2)健康饮食
淋巴结肿大期间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冷饮和冰制品也不要吃,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像米粉,蔬菜,水果,牛奶以及鸡蛋和瘦肉等等可以适量食用。(急诊科 潘杰文)
宝宝脖子、耳后的小疙瘩是什么?是肿瘤吗?真相其实是这个......
发布日期: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