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首页 > 健康知识 > 妇幼保健 > 颈肩腰腿疼痛?快来试试大力神雀啄灸治疗

颈肩腰腿疼痛?快来试试大力神雀啄灸治疗

发布日期:2021-03-09

    前段时间,68岁的周姨(化名)左肩部经常酸胀、晨起僵硬,怕冷、怕风,总感觉冰冷刺骨;胳膊痛得抬不起来,穿衣服都费劲,半夜经常被痛醒,十分难受……我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梁燕科介绍说,周姨患上了肩周炎,运用大力神雀啄灸治疗仪(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连续5天的治疗后,周姨症状缓解了不少。
    2020年9月中医科引入大力神雀啄灸治疗仪以来,治疗近1000例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梁燕科提醒,颈肩腰腿疼痛重在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诊,通过治疗绝大多数会改善或痊愈。
    大力神雀啄灸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
    梁燕科介绍,在颈肩腰腿疼痛疾病中,肩周炎是比较常见、多发的一种。肩周炎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周围炎,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其病理为肌肉和肌腱、滑囊以及关节囊发生慢性损伤和炎症。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这是因为以往肩周炎高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但近年来,由于长期伏案、久坐办公室、运动少等原因,一些年轻白领也患上了肩周炎。肩周炎也称肩凝症、冻结肩等,这说明肩周炎这个病的特点,病变在肩关节周围,主要是受风寒湿邪侵袭、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引起的,以活动受限和疼痛为主症。主要临床表现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压痛、怕冷,很多患者还表现夜间疼痛加重。
    梁燕科提醒,如果肩膀疼痛一周,且尝试热敷、贴膏药、吃药等方法都没有好转或病情反复时,建议尽快就诊。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是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及药物治疗,以减轻或缓解疼痛,促进功能康复。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针刀松解术等治疗方法。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肩周炎患者,可以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以达到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改善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治疗目的。
    1月25日,在理疗室,患者李女士(化名)正在接受中医科新引进的大力神雀啄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只见仪器的屏幕自动提取了患者的指尖动脉搏动信号,发出了与患者心率同步的脉动红外线,红光共振光谱和温热能力作用可以同时施灸多个穴位,没有产生烟雾。
    “早期患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艾灸、针灸、子午流注仪等综合疗法。近来,我们发现保守治疗中,大力神雀啄灸的治疗效果较为确切。”梁燕科介绍,传统中医雀啄灸疗法是利用艾条点燃后产生的近红外和温热效应,通过一近一远的“雀啄”方式施灸相应穴位,但由于治疗过程需要对每个穴位逐一进行持续的全程人工操作,难以广泛应用推广;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极容易灼伤皮肤。还存在产生大量烟雾、波长窄、能量小、局部表面很热、深部不明显等不足之处。
    梁燕科介绍,大力神雀啄灸是根据传统中医雀啄灸、雷火灸的原理,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反馈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灸疗技术设备,通过传感器自动分析受疗者指尖脉搏动节律模仿了雀啄灸的治疗原理,并自动调制光能发生器,发出与微循环波动节律一致的脉动红外线、红光共振光谱与能量的刺激频率,以实现心率同步智能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梁燕科进一步介绍,大力神雀啄灸产生的波长宽、能量大,局部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感明显,每次治疗时间大约在20分钟,起效快。除了肩周炎,大力神雀啄灸疗法还可以治疗肌纤维炎、软组织炎症、网球肘、风湿痛、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扭损伤、颈椎病等颈肩腰腿疼痛疾病,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等妇科疾病也适用。
    肩周炎重在预防 三个动作可初步诊断
    “周姨之所以会患上肩周炎,是因为她在2020年7月做了心脏支架术后,一直宅在家中,家人很少再让其干家务活,也少运动。”梁燕科介绍,预防肩周炎,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要避免寒气入侵;不要酗酒,少吃酸辣、煎炸寒凉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年轻人可以多做些有氧运动,如打羽毛球,年长的可以耍太极、做八段锦、散步,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小时站起来休息一下,拍打一下肩膀,做些扩胸运动。
    梁燕科表示,可以通过3个动作,初步诊断是否患上肩周炎:
    首先,伸手摸背侧的后脑勺,比如,用右手摸左耳朵,简单理解就是“梳头”的动作。如果能完成,说明肩关节向前功能没有受到限制。
    然后,将一只胳膊侧举,一直举到正上方,形似“举手回答问题”如果能完成,说明肩关节外展功能没问题。
    最后,向后背手,以接触到脊柱正中的位置为准。如果能完成,说明肩关节旋后功能没问题。
    此外患上了肩周炎,患病初期可以尝试几个缓解肩周炎的小动作:
    1、 背手下蹲法:身体背向桌子,双手臂向后,双手平放在桌面上,身体缓慢垂直下蹲。
    2、 体后拉手法:自然站立,在患病一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康一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康一侧;另外,还可以在身体正面,用正常上肢辅助患肢抬上臂。
    3、 屈肘甩手法: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运动。
    4、 头枕双手法:站立或仰卧,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