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内设科室(部门)及其工作职责(七)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内设科室(部门)及其工作职责(七)

发布日期:2013-12-24
    放射科工作职责:
    一、放射科各项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按规定认真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登记和安排检查,常规检查当天完成;特殊检查,需事先预约,临床按预约单上有关事项,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约定的时间前来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二、重要及特殊检查,临床医师在申请书上应详细填写病史、体征、各种相关检查资料,并应特别注意有无造影剂过敏史及检查禁忌症,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并办理签字手续。放射科医师应仔细阅读申请书,确定可否进行该项特殊检查和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
    三、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的检查技术,检查过程中应有临床医师监护患者,以便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有效抢救。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照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五、执行集体阅片制度。以科室或专业组为单位由专业组长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六、实行放射科专家(主任、副主任医师)会诊制度。定期举行临床─放射讨论会,努力做到影像综合诊断及优选应用的原则。
    七、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和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审阅签名。
    八、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全科的人事、财物、医、教、研等各项工作指定人具体管理。加强安全保卫,注意四防(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
    九、严格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和防护,定期实行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格检查和保健。
    十、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十一、严格各种资料(机器档案、医、教、研资料)的管理。未经允许不得个人复制、外借。
 
    病理科工作职责:
    一、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工作负责严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每天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查对,按序排列,发现错漏或标记不清的标本,应及时与送检科室或个人联系解决。
    三、切取标本时要专心,并查对姓名、标本性质及份数、病理编号。作好形态描述、记录,必要时画好组织切块图形,以备制片及诊断时查对参考,防止错漏。
    四、制片过程中,如发现组织块失漏或其他疑问时,要查看验单记录并及时寻找,必要时找负责取材的医师商量解决,切忌主观臆断。
    五、染料及试剂要定时更换、补充。使用新配试剂时要留心观察,必要时先试用后才正式使用,以免影响制片质量。
    六、按时把片制好,并按序排列,与验单及蜡块校对后才出片(一般在取材后24小时内出片),并尽快交给负责医师,争取尽早发出活检诊断报告。普通病例在出片后1-2天内发出报告,需要重取、重切片或特殊染色(包括免疫组化染色等)的则相应延期发报告。
    七、阅片时要专必,要查对玻片及验单内容(编号、标本性质、块数及形状等)。有疑问时,应与有关人员(制片者或送检医师)联系解决。
    八、对疑难病例,除认真细致阅片及详细了解临床病史外,并要认真观察肉眼标本,多取检材及必要的特殊染色,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必要时会诊,尽力做到明确诊断,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九、临床要做冰冻切片时,应提前通知病理科。冰冻快速切片诊断由当天取材的医师及技术员负责取材制片。接到临床通知后,制片人员要事先作好准备,保证工作能顺利进行。要求15分钟内出片,30分钟内出报告。
    十、凡进行癌细胞检查的分泌物,穿刺组织等标本,必须新鲜。宫颈刮片或各种印片,取材后需立即固定。痰标本取清晨第一口痰。细胞学检查1天内出报告。
    十一、活检大体标本保存15-30天;尸检大体标本保存半年;组织切片、蜡块及有科研、教学价值的标本均应分类整理,长期保存。
    十二、严格标本签收、报告签发手续。院外借片应经本院病理诊断医师同意并复检核对后才能借出。
    十三、与有关临床科室合作主办临床病理讨论会,分析讨论有价值的病例,不断提高我院的诊断水平。
    十四、爱护各种仪器,由各使用人员(或指定人员)负责清洁、保养,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或请有关人员修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十五、发生差错要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讨论处理。
    十六、做好室内外负责地段卫生工作,保持整洁安静的环境。
    十七、注意安全,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要按有关规定保管。下班时关好门窗、水、电掣等。
    十八、定期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供应室工作职责:
    一、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着装整洁,服务热情,严格遵守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项技术操作有严格程序和质量标准,建立各类物消毒、洗涤、包装、灭菌、存放等制度。
    三、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器械物品性能,消毒方法及洗涤操作技,卫生员(工人)和消毒员上岗前需培训,传染病者不得在供应室工作。
    四、作业分工明确,分为接收洗涤组、包装组、敷料组、灭菌物、发放组质检组。
    五、供应手续。
    1、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者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基数),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
    2、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归还。
    3、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
    4、供应物品如有错误和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以便及时了解、纠正和补换。
    5、凡沾有脓血的器械,须由科室立即洗涤清洁,以免凝固损坏。各种用过物品,由各科室先行初步清洗消毒后方可送供应室。传染病人用物,应严格消毒后单独送交供应室。
    6、凡无菌日期超过1周或封口已被拆开者,一律不得再用。
    六、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
    1、所有包布、治疗巾及洞巾必须清洁无损,每次用后一律换洗。
    2、金属器械,每天清洗后擦油,以免生锈损坏。
    3、各种针头应做到清洁、通畅、锐利,斜面大、针梗长度要符合要求。
    4、玻璃类器皿应按规定冲洗清洁,严密灭菌。
    5、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
    6、橡皮用品应保存于较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锐形拆叠。手套应定期检查上粉,凡质量变软或有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
    7、所用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扎者与核对者编号,以便检查。
    8、敷料须轻松、柔软、平滑而易于吸水,所有毛边应折在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必须严格灭菌。
    七、消毒灭菌工作。
    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
    2、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前必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汽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出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并有记录。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洗刷一次,并按时维修。
    3、各类人员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4、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有明确标志。工作程序和行走路线不交叉、不逆行。
    5、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放入冷水中,待水煮沸后,煮十分钟。橡皮类则待水温后放入。
    6、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应消毒)。
八、包装、消毒各种物品、器械和治疗包,应有专人查对、签名,注明消毒日期,包装者姓名。消毒有效期过期重新处理灭菌。
    九、已消毒物品与未消毒的物品应严格分开,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十、灭菌物品要定期抽样检查,有专人负责质量监测,记录结果存档。建立致热原反应追查制度。凡发生致热原反必须立即追查原因。
    十一、压力蒸气灭菌器需定期按规范进行灭菌效果测定并记录结果存档。(灭菌生物指示剂测炉一次)。
    十二、每日对无菌室、注射器包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并将结果存档。每周大清扫卫生一次,水池经常用消毒液刷洗。
    十三、供应室要与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等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协助。每日定时下收下送。
    十四、爱护公物、定期清点、预防遗失和损坏。
    十五、下班前,必须彻底检查水、电、高压锅阀门和窗关闭情况,以确保供应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