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儿科诊室及住院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不同于甲型流感典型的高热难退和全身酸痛症状,不少患儿出现了反复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儿科专家提醒大家,家有低龄孩子,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进入密闭场所应戴好口罩。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英文简称:RSV,属于RNA病毒,和我们了解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一样,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RSV是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的,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专挑小婴儿下手
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广泛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感染者中20%~40%可累及下呼吸道,包括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炎。RSV感染后,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特应性皮炎、非母乳喂养和居住环境拥挤等;RSV极易侵犯低龄儿童,是儿童肺炎和重症肺炎的第一致病原,几乎所有儿童2岁以前都会感染RSV,约一半的儿童曾经发生过2次或以上RSV感染。而发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则包括年龄<12周、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和神经肌肉疾病等。
如何判断宝宝感染了RSV?
感染了RSV早期往往表现为低热、流涕和轻微的全身症状,常常伴有咳嗽和喘息。大多在1~2周内逐步恢复。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严重缺氧、发绀和呼吸暂停。
宝宝如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加快,咳嗽、喘息,并伴有烦躁不安或喂养困难,吸气时出现“三凹征”等,建议及时就医。目前可应用于临床RSV诊断的方法主要是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样本留取一般可使用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
感染了RSV,如何治疗?
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抗RSV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为主。
2.急性期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有缺氧症状时,给予吸氧治疗。当存在鼻塞、分泌物阻塞气道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给予洗鼻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用雾化治疗,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及缓解喘息症状的作用。
4.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
5.重症病例以呼吸和器官功能支持、控制继发感染和治疗肺外并发症为重点。
RSV感染的预后
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婴儿期RSV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4倍。早产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有唐氏综合征、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患儿,RSV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更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较高。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喘息或哮喘、活动耐力下降等,且这种肺功能的受损可以持续10年以上。
如何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跟其他病毒一样,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因此预防措施要做好以下几点:
1、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前臂遮住口鼻;
2、经常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并持续20秒;
3、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摸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4、避免与有感冒症状的人亲密接触;
5、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和玩具等;
6、密切观察评估病情,出现典型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