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产科知识 > 妊娠期的口腔保健及误区

妊娠期的口腔保健及误区

发布日期:2016-06-07

    妊娠期是女性朋友一生中比较特殊的阶段,因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使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妊娠期妇女患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龈炎、牙本质敏感等疾病机率增加,严重的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早产。所以,孕期口腔保健非常重要。
    女性朋友如果准备要小宝宝,最好能提前3个月到正规的口腔科做一次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对已有的牙齿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阻生智齿、残留牙根等问题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在怀孕期间突发疼痛、发炎、肿胀等情况。因为治疗牙齿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连续的疗程,一旦怀孕,部分口腔诊疗操作及药物的使用都将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孕早期保持口腔卫生尤为重要。由于身体情况变化,以下几种常见口腔疾病孕妇们需要重视:
    1、龋齿:妊娠期的呕吐反应,可能在刷牙时加重,有些孕妇便停止刷牙或马虎刷牙,呕吐会使唾液PH值下降,引起牙齿酸蚀,脱矿,细菌增多。此外,孕妇饮食次数增加,偏食,使母体对钙的摄取不足,吸收不良,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龋齿发生。那采取什么办法应对呢?譬如选择小巧、平整及柔软的牙刷,以免刺激咽喉;及时清理口腔,勤漱口;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菌斑;控制甜食的摄入等。一旦发现龋齿,也不必过于紧张,不要讳疾忌医,怀孕第4~6个月,是相对安全期,在此期间可以进行龋齿的治疗。
    2、妊娠期牙龈炎和牙周炎:怀孕期间,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和渗出液增多,导致牙龈充血肿胀,产生炎症反应。如果口腔卫生差,形成大量菌斑,牙石堆积,牙龈在局部刺激下,形成牙龈炎,甚至龈瘤,长时间会引起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炎,引起不可逆病变。所以,妊娠期更要注意口腔清洁,保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有必要,在孕4~6个月时,请医生进行口腔检查评估,做适当洁治和处理。
    3、冠周炎:由于萌出位置不足或智齿异位萌出引起,食物嵌塞后不易清洁,加之妊娠期生理、生活习惯改变,智齿冠周炎很容易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肿胀,张口困难。一旦发生急性智齿冠周炎,各种抗炎治疗受限,患者非常痛苦。因此,最好在孕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拔除阻生智齿。如果在怀孕后出现急性炎症,应在初期尽早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处理,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如出现全身症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影响胎儿。
    宝宝出生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坐月子”期间,传统观念认为月子里不能刷牙,否则会牙疼,甚至引起松动脱落,这是错误的观念。要相信科学的保健,的确,坐月子时身体比较虚弱,新陈代新正处在调整阶段,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刷牙漱口,与平时不一样,要注意讲究方法,可以用温水刷牙,但是不能不刷牙。坚持餐后漱口。否则,牙龈炎症加重,牙龈退缩,引起牙根暴露,随之而来产生一系列冷热酸甜敏感等症状。
    2005年全国爱牙日提出了“孕妇口腔保健”,爱牙日主题是:关注孕妇口腔健康。如今已过去十多年,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被传播,误区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准妈妈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但愿“生一孩子坏一颗牙”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妈妈们都能够安安心心、健健康康的孕育小宝宝。 (口腔科 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