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乳喂养中,妈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而哺乳期用药一直是妈妈们关心的话题,怕吃错药伤害到宝宝,但不吃药病又不会好,真的很纠结。哺乳期妈妈到底该怎样安全用药,既可控制病情,又不影响哺乳呢?
哺乳期妈妈用药小贴士
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任何药物的应用,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购买服用。看病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2、应给予最低的有效量
乳汁中药物浓度和服药剂量有关,所以用药给予最低的有效量,这样尽可能降低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以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3、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如果哺乳期需要用药,而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应在哺乳后立刻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最好间隔4小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婴儿吸入的药量。如果必须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而此种药物对婴儿的危害不可避免时,可考虑暂时采用人工喂养。
4、哺乳期妈妈禁用的药物
(1)红霉素 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清浓度高4-5倍,从而可对婴儿肝脏产生损害。
(2)四环素 乳汁浓度平均为血清浓度的70%,哺乳期妈妈使用可导致婴儿永久性牙齿变黄。
(3)氯霉素 乳汁中浓度接近于血清浓度的50%,可导致婴儿的骨髓抑制,婴儿的血红蛋白减少,呈贫血状态,严重的可转变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4)安定 婴幼儿对此类药物特别敏感,加之这类药物在婴幼儿、早产儿体内排泄慢可对婴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可出现呼吸抑制,或表现为体温过低及进食不佳等症状。
(5)西咪替丁 药物可在乳汁中浓缩,导致婴儿胃酸降低,抑制药物代谢,引起中枢兴奋。乳儿常表现出躁动不安、不易入睡等症状。
(6)甲硝唑 可使新生儿出现厌食、呕吐现象。
(7)磺胺类药 从乳汁排泄的药量可以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或者药物从血浆蛋白中置换胆红素而致新生儿黄疸。
(8)喹喏酮类抗生素药物 如氟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可影响新生儿骨发育。
(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损伤听神经和肾脏,引起听力障碍和肾脏功能损害。
(10)抗甲状腺药物,药物易进入乳汁,可造成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发育。如甲疏基咪唑(他巴唑) ,抑制婴儿的甲状腺功能。
(11)碘及碘化合物 碘主动排泄于乳汁中,可致哺育婴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
(12)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氨苯喋啶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并有致癌作用。
哺乳期妈妈,生病了也不用再纠结了,千万不要忌讳用药,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安全地用药。当然,用药只是不得已最后一招,切记防病才是最重要。各位妈妈一定要多关注身体健康,好好休息,注意保暖,饮食均衡,作息有规律,才能养育一个身体棒棒的宝宝。(药剂科 陈瀚惠)
哺乳期妈妈生病了,如何安全用药?
发布日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