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之后,准妈妈体内的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血容量比孕前大概会增加40-45﹪,这种水平会一直维持到分娩。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再加上胎儿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孕期的女性很容易会出现贫血,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的女性若出现缺铁性贫血,对母胎有不利的影响。对于孕妇来说,会使其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加各种感染的机会及增加产后大出血的风险等。对于腹中胎儿来说,母亲贫血时,会导致胎盘供养及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胎儿的生长需求而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盘供养严重不足时还可发生出血性坏死、梗塞等,进而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甚至死胎。
孕妈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贫血?
孕妈妈在产检时发现自己血常规报告单中外周血红蛋白低于110克/L,那么,说明你已经有贫血了。如果贫血比较严重,可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如皮肤、粘膜苍白,其中以口唇、甲床粘膜更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头晕、耳鸣、食欲减退、精神不集中,心率异常等,严重的甚至还影响到心功能。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导致体内的储备铁越来越少,贫血的程度越来越重。
孕期远离贫血,准妈妈们可以做些什么?
·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孕妈妈在备孕及怀孕后,要注意多进食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蛋黄、黑木耳,每周1-2次的动物肝脏、血等。
·多吃有助于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孕妈妈在孕期要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还需要多摄入一些叶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黄豆等,叶酸不仅预防一些先天畸形的发生,还能制造出红血球和白血球,帮助纠正贫血的问题。
·按时产检,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以纠正贫血情况,保障母婴的健康。
妊娠期谨防缺铁性贫血
发布日期: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