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严重问题。然而,这并没引起大多数家长的重视,他们对近视的认识,依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开灯睡觉
在婴儿时期,许多母亲为了方便夜间起床哺乳或者担心小儿怕黑哭闹,喜欢在床头亮着台灯睡觉,这样其实是不科学的。灯光会刺激眼睛,影响眼肌的放松和休息,过多刺激视网膜,影响眼球发育。
误区二:把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当玩具
在幼儿时期,父母在幼儿哭闹时,把手机给幼儿当玩具,或者带着小孩一起操作电脑,由于好奇,幼儿很容易被手机、电脑五彩缤纷的图像吸引,过早地接触电子屏幕刺激。
到儿童时期,许多小孩能熟练操作手机、电脑和电视了,由于小孩控制力较弱,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电子屏幕,会引起视疲劳,诱发近视散光等问题。学龄儿童应定期行视力筛查及早发现近视散光等问题,如发现问题应进一步检查,及时采取预防补救方案。3-6岁是弱视治疗的最佳时间,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避免弱视。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写字读书的时间也大大延长,这时候,存在近视、散光或者高度远视的小孩就会因为看不清黑板而影响学习成绩。这时候,当家长得知孩子视力不好时,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还小,视力没发育好,长大些就会好的,任其发展,错过了及时治疗的时机,导致弱视斜视等问题的发生。
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中学生看书写字和用电脑的时间也更长了。当孩子告诉家长他看东西不清的时候,许多家长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近视了吗,小孩不能这么早戴眼镜,戴眼镜度数会越来越高的,让老师把孩子的座位调前一点,应付过来再说。时间长了,孩子在座位的最前面也看不清黑板了,家长才带来医院检查,经检查,大多数孩子已经是真性近视,而且度数不低,还伴有散光等问题。其实,许多孩子刚开始为假性近视,可以进行治疗。而真性近视影响视力时,只能通过戴眼镜矫正了。
总之,近视重在预防,当发现孩子看东西时眯眼、歪头、眨眼、眼痛和经常眼皮长肿物时,就可能已经存在近视、散光等问题了,即使不戴眼镜,随着眼球的发育,近视度数也会加深,如果不纠正错误的用眼习惯,甚至比正确佩戴眼镜加深得更快。
父母应该学习相关知识,杜绝以上误区,从幼儿时期教育好孩子端坐读书写字、正确站立的姿势,看书看电脑应有节制,定时休息,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此外,不偏食,营养均衡也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