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秋冬季腹泻”了解吗?
秋冬季患腹泻的患儿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40%-70%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轮状病毒引起的。
如何预防小儿秋冬季腹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
1.引导宝宝养成饭前饭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食物,不给宝宝吃隔夜的东西。
2.对宝宝的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后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3.处于哺乳期的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宝宝感染病毒的机会。
4.宝宝的玩具也应该常消毒。
5.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不留卫生死角。
6.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7.要使宝宝远离急性腹泻的患者。
您知道您的宝宝脱水了吗?
腹泻期间,水分和电解质(钠、氯化钠、钾和碳酸盐)通过稀便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也可通过呕吐、出汗、尿液和呼吸丢失、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可能发生脱水,并且水和电解质缺乏会不断发展。根据反映液体丢失的体征或症状,可将脱水程度分级:
脱水早期,没有体征或症状。
脱水加重,逐渐出现体征和症状加重。最初表现为口渴、烦躁或易激惹、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和前囟凹陷(婴儿)。
中度脱水,以上和症状加重,患儿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意识丧失、排尿量不足、肢体远端受冷、脉搏而弱,血压低或无法测量和周围性紫绀。如果不及时补液,很快死亡。
秋冬季腹泻的三大症状
发热——宝宝发病初期多先有发热、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度。有的爸妈误以为宝宝感冒了,给宝宝喂治疗感冒的药物。
腹泻——不久,宝宝便开始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多是“哗啦”以下,几乎是从肛门中窜出来。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爸妈有时不能从尿布上区分出来宝宝拉出的是 大便或小便。
呕吐——宝宝频繁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开始时吐清水样的东西,之后吐出黄色的苦水。
腹泻患儿的护理
1.控制感染及腹泻次数、预防继续失水: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糖量。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量、性状、及时送检,注意有无脓血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纠正体液不足的护理: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者,可服补液盐(ORS)。
3.发热的护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4.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洗净臀部,保持干燥,防止臀红的发生。
小儿发生腹痛怎么办?
腹痛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其重要性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某种疾病的过程偶然现象,不久即自行消失,有的是危急疾病的重要象征。需要紧急处理。
年龄较大的儿童腹痛时,可以根据自己诉说的病情来决定。但是,婴儿不会说话,腹痛时只会哭,哭声尖锐、延绵不断,所有断定有无腹痛,必须仔细观察,在不明原因时,应做到以下3点:
1.暂时不要吃东西。因为食物进到胃肠道里,即增加胃肠的负担,有增加它的蠕动,这就会使腹痛加重,尤其是患急性肠梗阻的小儿,应绝对禁止吃东西。
2.不用乱用止痛药。因为止痛药可以掩盖患儿的疼痛感觉,造成医生诊断疾病的困难,延误治疗。
3.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小儿腹泻主要诱因
内在因素: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生长发育快,所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婴儿防御功能差,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
外在因素:过多或过早喂食淀粉或脂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肠道蠕动快,天气过热,因口渴而吃奶过多。另一个主要的外在因素是感染,可以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原虫感染引起,其中病毒、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多是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另外,其他疾病如上感、肺炎、中耳炎时也可间接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小儿便血小常识
便血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常引起父母惊慌不安,现将引起小儿便的常见消化道疾病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新生儿期:可见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旋转不良及新生儿自然出血点等。
1个月至2岁:肠套叠为主要病因,还可见肛裂、美克尔憩室等。
2到12岁:主要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偶可见于结肠多发性息肉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患、消化性溃疡、食道裂孔疝、肠套叠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便血,家长首先要判断出血量的大小,如果患儿血便量少,一般情况好,则出血量不多,可带上有血的大便直接到医院诊治,如果排出大便主要为血液或血凝块且量大,次数多,伴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说明短期内有大量出血、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儿科 佚名)
秋冬季腹泻的治疗与常识
发布日期: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