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臀部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或疱疹。1-2天后可出现皮肤斑丘疹或疱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和臀部,有的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多为2—10天。
二、手足口病严重吗?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普通病例通常不严重,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少数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急,死亡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精神萎靡、烦躁或嗜睡与烦躁交替,呕吐、易惊、频繁惊跳、抽搐、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出冷汗,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血糖升高。
三、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四、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宝宝如果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护理?
将宝宝与健康宝宝隔离至无发热、皮疹消退、水泡结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宝宝的休息时间。密切观察宝宝体温的变化,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药。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爽,穿着柔软宽松、棉质衣物,经常更换;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修剪宝宝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注意口腔清洁,可以给宝宝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宝宝口腔;如果宝宝口腔内有疱疹,不要用棉签或纱布用力去擦宝宝的口腔粘膜,以免疱疹破溃引起疼痛不适。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内有溃疡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由于手足口病毒也可侵犯脑和心脏,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如发现宝宝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在流行季节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多饮温开水、勤晒衣被,注意营养与休息,避免着凉及过度疲劳,餐具、玩具要经常消毒,家中保持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儿科二区 黄波)
手足口病
发布日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