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发布日期:2016-11-16

    一、什么是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宝宝,1岁以内的宝宝约占半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二、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一)轻型腹泻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一般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二)重型腹泻 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三、如何护理腹泻的宝宝呢?
    (一)调整饮食。呕吐严重时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继续牛奶喂养,如果宝宝不适应,可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代乳品;较大儿童可给予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一旦腹泻停止,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直到饮食恢复正常,共2周。如果宝宝有脱水,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二)加强皮肤护理。腹泻时的大便对皮肤有很大刺激,需选用柔软棉质尿布,勤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氧化锌软膏或茶油。尽量避免使用肛表测量体温,以免刺激肠道增加排便。女婴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尿路上行感染。
    (三)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尿量、皮肤弹性、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是否有口渴、烦躁等。
    (四)保持口腔清洁,因宝宝发热,口腔内细菌使糖发酵,或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口腔及全消化道菌群失调,容易发生霉菌病。
    (五)防止交叉感染。接触宝宝前后认真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宝宝使用后的餐具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如何预防宝宝患上腹泻呢?
    (一)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宜新鲜、清洁,做好餐具消毒及手卫生。
    (二)提倡母乳。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三)按时添加辅食,合理喂养。
    (四)增强体质,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五)加强体弱儿的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六)避免交叉感染,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七)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儿科二区 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