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儿一区收治了一名“咳嗽、气喘1月”的3岁大女孩,她曾因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气喘四处求医,用了很多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来我院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肺功能的损害。经我院戴洪法主任查房分析:虽然患儿家属否认有支气管异物吸入史,结合患儿反复肺部感染,两肺呼吸音不对称,胸部CT提示:右主支气管内低密度影,支气管异物与痰栓鉴别,目前仍考虑支气管异物可能性大。入院次日我院支气管镜团队在全麻下行电子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分别取出0.1×0.3cm、另一个约0.5×0.4大小米黄白色物体,经证实为玉米。其母亲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玉米(异物)惹的祸;回想起1个月前患儿曾与邻居边闹边吃玉米,可能不小心把玉米吸入了气管。
这种气管异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异物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引起剧烈的咳嗽,甚至咳出血来,同时伴有憋气、气喘、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根据异物的性质、停留的部位和时间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异物嵌在喉部时,可能导致声音嘶哑、窒息,甚至死亡。由于气管异物多为活动性的,若异物较大阻塞了总气管,主要症状就会是阵发性咳嗽和呼吸不畅,随着时间延长,异物刺激支气管黏膜,还可产生发热、多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故往往被误诊为肺部感染。
儿童的气管比较狭小,一旦有食物落入,很容易将气管堵住,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除了食物外,因为孩子天性好奇,还喜欢将一些小物体,如钮扣、塑料笔帽以及钥匙等含在口中,同时又与同伴嬉戏就很容易导致这些物体落入气管。据统计,在气管异物的病人中,90%以上是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尽管出现气管异物是非常危险的,但还是可以预防的,首先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等放入口中。其次是小儿在进食时要避免谈笑、哭闹,并改掉边走边进食或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最好不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不要在小孩哭闹时硬向口内塞食物,以免吸入气管发生危险。而一旦发现异物进入喉部和气管以后,正确的急救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紧急情况下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同时要让孩子保持安静,不要哭闹。如果孩子咳嗽,不要阻止,有时通过咳嗽,可将小的异物咳出。对于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切不可用手去掏,也不要用大块食物强行咽下。现场急救可提起孩子双腿使身体悬空,以手掌轻拍背部,借助咳嗽将喉部或气管内的较小异物咳出。也可以抱住孩子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地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如果时间允许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救治,以免发生意外。此外,如果孩子吃东西时出现呛咳之后长期咳嗽,按气管炎治疗仍不见好转时,就要考虑到是否有支气管异物的可能性,应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检查。
目前我院自开展支气管镜技术以来,共完成了120例,今年已完成90例。其中支气管异物共5例,有3例为误服机油所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经过专科的诊治,予及时多次的支气管镜下灌洗,减轻了肺部损害,取得良好的效果。(儿科一区 廖翠乐)
“异物”惹的祸
发布日期: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