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一吹,加上天气干燥,宝宝接二连三的皮肤问题都出来了,妈妈看着好揪心。下面给大家讲讲秋冬季的护肤要点和几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秋冬季护肤三部曲,要谨记哦!
第一章 保湿,再保湿
皮肤皲裂——3岁以下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成年人,每到冬春季节气候干燥的时候,宝宝的皮肤比较容易失水,看上去没有光泽,干燥、起皱、脱屑、发红,甚至会出现皲裂。最容易出现皲裂的地方就是暴露在外面的小脸蛋和小手背。小问题,做好保湿工作就可以解决。
红脸蛋——由于宝宝的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易导致皮肤发红。常常冷风一吹或者进入温暖的室内(开了暖气的家里、商场),就会像抹了腮红一样,变成呆萌的小红脸蛋了。这个是完全正常的,妈妈们不用担心。进入室内为宝宝适当脱掉外衣,补充一些开水即可,无需担心也无需特殊处理。到了没有空调的地方,红脸蛋又变白嫩了哦。洗完澡发现脸蛋和身上的局部皮肤变红,也是一样的道理,宝宝洗澡时应注意控制洗澡水温。
湿疹——对于湿疹皮肤的护理,保湿是基础,做好保湿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要注意避免刺激(比如避免丝、毛等物品接触皮肤,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的饮食刺激),避免皮肤过热出汗,避免过度日晒,避免使用碱性皂液(使用清水洗澡即可)等。轻度的湿疹,做好保湿工作基本就能自愈。对于中、重度湿疹的治疗,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有破口流水合并细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湿疹,还需要联合使用抗感染的药膏。外用激素药膏和抗感染的药膏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会对宝宝有什么大的伤害。
宝宝冬日保湿Tips:
给宝宝洗过手脸后,要立即擦干,避免冷风直吹,擦干后一定要涂上润肤的产品;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室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可采用加湿器;冬季洗澡不用每次都使用沐浴露,洗澡水温在37-38度,不要过热;洗完澡后为宝宝涂抹润肤霜;如果皲裂非常严重,应该咨询皮肤科医生使用一些处方外用药;6个月以上的宝宝,适当多摄入一些温开水;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
第二章 局部干燥&隔离
口水疹——宝宝若常流口水,会造成嘴巴周围皮肤的粗糙、脱屑、发红,甚至出现小裂口,这就是口水疹。对付口水疹,首先要注意擦拭,使用柔软的面巾或口水巾轻轻拭去口水,避免擦拭时的摩擦给皮肤带来二次损害。其次,宝宝睡觉时在嘴边抹点橄榄油,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最后,给宝宝系上三角巾很重要!口水流出来了可以被下巴上的纯棉三角巾吸收,对皮肤的刺激就小多了。
红PP——护理宝宝冬天红PP,在宝宝大便后应用清洁的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擦护臀霜;小便后不用每次清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最经常的用的办法就是洗完PP之后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然后抹上护臀霜。此外还可以用局部烤灯,家里可用比较高瓦数的灯泡来烘PP,但是此举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大家对于PP稍微宽容一些,偶尔一点红也没什么大事,不用急得就要跳脚了,注意不要发生破溃、感染就好。
第三章 别捂太热
热疹——热疹俗称痱子,特征是边界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严重时皮疹内会出现乳白色脓性液体。热疹通常夏天才有,但很多宝宝,尤其是3个月内的小婴儿因为穿盖过多,无法进行正常的散热,冬天也会发生热疹。尤其是家里开着取暖设备,依然把宝宝裹成粽子的。
为避免宝宝冬季出热疹,应控制室内温度,一般在22-26度之间比较适宜。减少穿盖,以手部偏凉、颈部或后背温暖为标准衡量宝宝穿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换衣服。对于比较重的热疹,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热疹不需要其他特殊处理。冬天切不可盲目给宝宝捂得太热,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可能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甚至是呼吸衰竭。 (产房 王艳梅)
宝宝秋冬季护肤三部曲
发布日期: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