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乍暖还寒,又到了手足口病高发期!这种在儿童中“肆虐”传播的病毒令家长和老师都担心不已。“手足口病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这是家长们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是重症患儿则可能会引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个别危重症可能危及生命。其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急性传播,包括空气飞沫、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物品等日常接触传播。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传播,每年4-8月份为高峰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手足口病的症状?
急性起病,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症状。口腔粘膜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比水痘皮疹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患儿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往往提示病情危重,请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或等于38℃,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抽搐、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院办 朱卓影)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爸爸妈妈注意啦
发布日期: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