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暑期到,警惕幼儿呼吸道异物堵塞

暑期到,警惕幼儿呼吸道异物堵塞

发布日期:2018-08-06

    暑假到来,孩子们虽然较多时间在家里,但安全同样不容忽视,照看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等是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多发生于1-5岁,3岁以下较多。轻者可以在适当的急救手法或通过急诊手术取出呼吸道异物,解除呼吸道梗阻,重者可能因气道阻塞严重而导致窒息死亡,或者病程迁延,导致重症肺炎而危及生命。正确地了解呼吸道异物相关知识,以应对不时的需要,是每位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
    呼吸道异物的表现主要有幼儿进食或玩耍中突然剧烈呛咳,甚至呼吸困难,脸色发青,失声,出现窒息。有些症状不明显的可能有反复的咳嗽、有痰,病程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等表现。呼吸道异物种类主要有豆子、花生、苹果、瓜子、鱼刺、鸡骨头、猪骨头等食物,各种小玩具或用品,如纸片、纽扣、笔帽、蜡笔、小块的积木、塑料玩具、纽扣电池等。
   这些在成人眼里常见的东西有可能成为小儿的致命物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儿童磨牙未长出,牙齿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较成人尚未发育完全,加之儿童天性好奇,富于探索性,喜欢将各种玩具放入口中尝试,玩耍中又容易大声哭闹或欢笑,当口中含物时很容易误吸入异物。
    二、异物本身的属性:例如鱼刺、碎鸡骨头等体积小,小儿进食中难以自行吐出,花生米、豆子、瓜子、塑料球等表面光滑体积较小、坚果类食物质地较坚硬,小儿不能充分咀嚼,塑料笔帽、小塑料玩具体积小又轻,也很容易被吸入进呼吸道。
    三、不合适的抢救:当家长发现患儿口中含物时,大声呵斥或打骂,或者直接用手或筷子伸入口中试图抠出异物时引起小儿大声哭闹而将异物吸入呼吸道。特别是堵塞在喉部和气管的异物,有可能短时间引起窒息,缺氧而引起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了呼吸道异物的相关知识,保障患儿安全,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除了医务人员要加强家长和监护人呼吸道异物的知识宣教外,作为家长及监护人应该努力做到:
    1、避免幼儿接触和食用容易引起呼吸道异物的食物和物品:例如带刺带骨的食物,花生、瓜子等坚果类以及小件的玩具等。
    2、幼儿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须将患儿面朝下,头部低于身体,放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再将前臂支撑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撑患儿的头、颈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使其吐出异物。也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身体,用食指和中指猛压其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反复交替进行拍背和胸部压挤,直至异物排出。
    3、发生呼吸道异物引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正确急救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
(耳鼻喉科 刘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