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儿童也会得抑郁症?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家长就该当心了!

儿童也会得抑郁症?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家长就该当心了!

发布日期:2020-04-15

    一位12岁孩子给其父母的一封信:
    你们不想看见我,我也不想看见你们,再见了;
    我也不想活了,去一个无人的地方,再见了世界;
    这样就不会有人惹你们生气了,这件事我想过很多次了,这次想明白了,不要想我,再见了世界;
    这样你们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不会再有苦恼的事了,再见;
    我就不该生出来。
    看到以上文字,各位家长是否感到触目惊心?难以想象孩子正在承受着多大的悲伤,才写出这样消极的语句。为何这个孩子会有如此消极、悲观的想法呢?专科医生提醒,出现这样的情况要警惕儿童抑郁症!
    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一、症状表现
    1、情绪低落:缺乏快乐感,常表现为不愉快、悲伤、易哭泣、自我评价过低、不愿上学、自我封闭、不愿见朋友、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甚至轻生。也有表现为易激惹、好发脾气、攻击、偷窃、违拗、无故离家出走等。抑郁儿童缺少友谊,也不愿社交,可能用吸烟、沉迷网络等消极方式应对不良的心境。
    2、认知功能失调: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和活动缓慢、记忆下降、思维扭曲、消极信念、自责,总认为“没人喜欢我”、“我很丑”、“没有我家里会过得更好”、“我比别人差”、“我做的事情都是错误的”等;过分关注负性事件,错误地理解环境,感到失败或受到拒绝,把小挫折看成大灾难;贬低自己的表现,不接受别人的表扬,认为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摆脱痛苦。
    3、行为功能失调:表现为动作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靡、做事拖拉、说话低声细语、言语减少、语速减缓,甚至用自虐方式惩罚自己。
    4、躯体症状:常诉述各种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昏、注意力集中困难、疲乏无力、胸闷气促、胃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早睡易醒等。部分患儿会出现贪吃、嗜睡,体重增加明显。
    二、治疗方法
    1、如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并且生活、学习受到影响,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药物治疗:抑郁障碍引起患儿社会功能损害,需进行规范化的抗抑郁治疗。
    3、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
    三、预后
    研究发现,临床就诊的抑郁症患儿抑郁发作持续时间为7-9月,5%-10%的患儿病程持续2年以上,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如果未进行规范化诊治,患儿复发率高,成年后更容易存在适应困难、自杀、酒精和药物滥用等问题。
    如果孩子在两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5条以上,且影响学习、与家人及同学的关系,家长应警惕儿童抑郁症,需带孩子到儿童心理专科诊治:
    1、感觉忧郁、空虚或以泪洗面。
    2、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3、食欲下降或食欲增强。
    4、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5、反复发脾气,表现为言语(例如言语暴力)和/或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物品)。
    6、几乎每天表现疲乏或精力不足(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想睡觉)。
    7、自我评估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8、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9、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或有自杀、自残行为。
    如何预防儿童抑郁症呢?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语言心理科给出几点建议:
    1、父母亲自养育孩子,多陪伴孩子,多一些亲子互动,例如陪孩子看绘本、做游戏、讲故事、做手工、下棋等,通过亲子互动引导孩子心理成长。童年的成长经历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发展,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2、家庭功能健全,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家人相互尊重、谦让、乐观,切不可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原生家庭心理健康,孩子才能承受心理打击。
    3、不能对孩子太苛求,但要有原则、有底线。因材施教,着眼于孩子的能力培养,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4、不视孩子为自己的“知心人”。不向孩子倾诉家庭不良状况、家庭成员的负面消息,孩子过早承受负面信息会承受过多的压力。
    5、不能经常或强烈地惩罚孩子。打骂、冷落孩子,容易引起孩子自信心不足,从而引发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