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再创奇迹!我院成功救治胎龄仅25周超低出生体重儿

再创奇迹!我院成功救治胎龄仅25周超低出生体重儿

发布日期:2024-11-19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仅25周胎龄、体重850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君君(化名)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救治与悉心呵护,成功康复出院。

作为目前我院收治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君君的成功救治是医院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领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救治水平跃上新台阶。同时,也给广大早产儿父母以及社会各界对超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健康成长注入强大信心,让人们看到医学力量与家庭关爱交织下生命绽放的无限可能。

01

面临重重挑战

胎龄仅25周的超早产儿

2024年8月16日,胎龄仅25周+5天、体重仅850克的君君带着重重挑战来到了这个世界。作为我院目前收治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君君救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医护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

刚出生时,君君整个身体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小,胳膊还没成人的手指粗,皮肤呈半透明胶冻状,血管隐约可见,属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早产,君君出现了自主呼吸微弱,且全身皮肤青紫。

按照提前预订好的抢救方案,我院产科与新生儿科复苏团队立即对其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将君君置于辐射台保暖,争分夺秒地进行保温膜包裹、气管插管术、予T组合器正压通气等措施。在医护团队的全力拼搏下,君君成功复苏,随后迅速被转入NICU 展开救治。

足月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生长发育到40周左右。早于37周出生的宝宝就是早产儿,而胎龄低于28周出生的新生儿就是超早产儿,体重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就被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这些早产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时间短,全身各个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的生存能力低下。

因此,君君要想活下去,就要克服呼吸、感染、营养等重重难关,这对治疗和护理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让这个弱小的生命戛然而止。因此,我院新生儿科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即刻启动24小时密切监护模式,一系列专业救治措施有序进行。

救治过程中,医护团队采用多功能温箱为“君君”保暖,及时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并运用温和逐步撤机策略等。新生儿科主任曾海权表示,为全力救治君君,我院新生儿科迅速组建由钟斌副主任医师为主导的医疗、护理抢救小组,精心拟定诊疗护理计划,依据“君君”病情变化量身定制动态救治方案,确保每一步治疗都精准有效。

 

02

勇闯重重“关卡”

成功创造生命奇迹

住院期间,为推动君君尽快脱氧、实现经口喂养并达成追赶性生长发育目标,我院积极引入“袋鼠式护理”。

据介绍,这一皮肤接触式护理模式,可以让君君倾斜地俯卧在妈妈胸前,在感受妈妈的体温与心跳、嗅闻妈妈的味道,不仅帮助君君体温得以稳定,心跳与呼吸频率得到调节,深度睡眠时间增加,还促进其大脑正常发育,纯母乳喂养率也得以提升,同时也增进了母子感情,增强了妈妈的育儿信心。

随着君君状况逐渐好转,为保障其后续家庭照护质量,我院将君君转入母婴亲子病房,使其与妈妈相伴。主管医生钟斌副主任医师及高级责任护士悉心指导君君妈妈喂养技巧、保暖要点、异常情况观察处理以及“海姆立克法”等急救知识,并确认君君妈妈能完全掌握。

历经三个多月的精心救治与悉心呵护,顽强的君君成功创造生命奇迹。出院时,体重已达3200 克,身高50厘米,吃奶情况良好,且未出现并发症。

出院后的君君,还将定期前往我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罗江萍副主任医师、钟斌副主任医师、胡家龙主治医师将持续为其生长发育进行专业评估、监测与健康指导。

“超早产儿救治管理应从产前开始,有早产风险的孕产妇建议选择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孕检与分娩,为宝宝的生存赢得机会。”新生儿科主任曾海权表示,超早产儿最大的难度在于平稳养护,因为脏器发育不成熟,心肺功能脆弱,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因素,超早产儿的救治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和风险,需要极其精细的环境控制与护理,以帮助孩子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