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科知识 > 牛奶蛋白过敏不用怕,医生给您出谋划策

牛奶蛋白过敏不用怕,医生给您出谋划策

发布日期:2025-07-10

          近期,我院儿童消化科收治了一名 4 个月大的婴儿。该宝宝因 “反复呕奶2月余” 入院,日常除频繁呕奶外,还伴有稀烂便、粘液便等症状。出生仅数月内,已因 “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炎” 先后4次在院内外接受住院治疗——而这一切的 “罪魁祸首” 正是呕吐。呕吐引发的误吸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不仅让宝宝近1个月体重毫无增长,还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更让家长揪心的是,每次住院治疗后症状虽有好转,但回家没多久便会再次复发,如此周而复始的状况,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引起宝宝呕吐的原因众多,本次入住我院儿童消化科后,医生完善各项必要辅助检查,逐一排查病因,最后病因矛头指向牛奶蛋白过敏!但患儿一直来没有湿疹,怎么会是牛奶蛋白过敏呢?本期,我院儿童消化内分泌综合科副主任医师张伟锋为大家讲解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知识。

 

 宝宝喝奶变“打仗”?

牛奶蛋白过敏家庭作战指南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当免疫系统成了“戏精”  

宝宝的免疫系统本应专注打病毒这个“大BOSS”,却把牛奶里的蛋白质(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错当“反派”,发动全身战争(可重复出现的有损健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就是牛奶蛋白过敏(CMPA)。  

IgE介导型(急性派):喝奶后2小时内开战,荨麻疹、呕吐、甚至呼吸困难;易诊断。  

IgE介导型(慢性派):潜伏数小时至数天,引发腹泻、便血、湿疹,占婴儿病例的大头;难诊断。

混合介导(中间派:急、慢并存):引发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病等;难诊断。

小贴士: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 0.02~8%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每100个宝宝中2~3个中招,60%在4个月内爆发,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高危因素识别

——你家娃是否“自带过敏体质”?

 

这些宝宝需重点监测: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湿疹、哮喘、食物过敏史 

出生后第一口奶是配方粉

顽固性湿疹+腹泻便血“双拼套餐”  

注意:纯母乳宝宝也可能因妈妈喝了牛奶而过敏!哺乳期妈妈需忌口。  

 

诊断

——如何识别过敏?

1、详细了解相关病史:家族过敏史、过敏史(含其它过敏性疾病、食物、药物过敏史)、喂养史(进食后出现了不适症状,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症状(湿疹、荨麻疹、反复呕吐、排粘液血丝便、喘息等)。若有上述情况,宝宝离牛奶蛋白过敏不远了。

2、金标准:回避-激发试验(居家版)

“回避”阶段:停普通奶粉/妈妈忌口牛奶2~4周,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激发”阶段(需医生指导):重新引入牛奶,症状再现则确诊。  

3、医院辅助检查:(病情反复、症状重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IgE型过敏),有疼痛感,宝宝难配合。  

抽血查牛奶sIgE抗体;sIgE滴度降低或阴性,可进行口服激发试验。

IgE型无可靠检测工具,病史+回避试验最靠谱!  

家庭作战四部曲

——打赢过敏反击战! 

(一)核心战术:“食物封锁”---严格回避过敏食物。

1、母乳宝宝:妈妈切断牛奶、鸡蛋、大豆、海鲜(忌口期补钙剂)。  

2、奶粉宝宝:  

轻中度过敏→深度水解配方(把蛋白质切成“碎片”瞒过免疫系统)。  

重度过敏/多食物过敏→氨基酸配方(蛋白质直接拆成“基础零件”,零过敏原)。  

(二)奶粉替代避坑指南,合理选择替代食品:  

最新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2-6周作为食物过敏诊断性饮食回避的替代配方。

(三)避坑提醒:

误区一:改用羊奶/骆驼奶喂养,90%交叉过敏!不能回避过敏,浪费钱还遭罪!  

误区二:大豆配方喂养,6月龄内是禁用的,30~50%过敏,肠绞痛宝宝尤其避开。  

误区三:部分水解配方喂养,字面意思已告诉我们只能防部分过敏,只能预防,不能作为治疗!

误区四:停母乳:出生后纯母乳喂养是所有婴儿的首选,不论是IgE介导的牛奶过敏还是非IgE介导的牛奶过敏,一般不建议母乳喂养儿停止母乳喂养,但母亲根据试验判断需膳食回避。

误区五:“喝3个月就能换回普通奶” → 轻症需喝6个月,重症需9~12个月。

误区六:“过敏宝宝瘦点正常” → 便血+拒奶导致生长迟缓,需及时干预!

 

(四)辅食如何添加:  

时机:湿疹/腹泻控制后,≥6月龄开始。  

添加顺序:  

  ① 低敏米粉(补铁)→ 猪肉/鸡肉泥 → 青菜苹果泥。  

  ② 高敏食物(鸡蛋、鱼、花生)延后添加,不盲目回避!每3天试1种。  

黑科技:耐受后尝试“牛奶蛋白梯度引入”: 饼干(含奶)→ 酸奶 → 奶酪 → 鲜奶。  

5、皮肤保卫战——湿疹护理。  

洗澡:每天1次(溃烂处避水),水温<38℃,5分钟内解决。  

保湿:厚涂无香精润肤霜(一天5次不嫌多)。  

用药:激素药膏听医嘱,别怕用!止痒防感染更重要。  

胜利曙光

——90%宝宝3岁前“脱敏”!   

标准流程:氨基酸配方3个月→ 深度水解3个月 → 普通奶粉试探。  

转奶信号:在医生指导下做激发试验,耐受后再逐步升级(由脱敏配方奶粉混合普通奶粉,按比例递减、递增至完全普通配方替代)。  

顽固派:>5岁仍过敏需长期管理,但合理饮食一样健康成长!  

建立饮食日记和定期的生长监测(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在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的随访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过敏宝宝逆袭口诀

一避(过敏原)  

二替(特殊配方)  

三慢加(辅食梯度)  

四耐心(脱敏要等免疫系统“成熟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