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
乳腺炎的分类及引发原因
乳腺炎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在乳腺炎的发病中占较大比例,多为急性炎症。非哺乳期乳腺炎,多为慢性炎症,目前病因还不清楚。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乳汁的淤积引起的细菌感染,因为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乳汁淤积的原因有:乳头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孕妇产前未能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时困难;喂奶姿势,方式不正确;排奶不当(一些月嫂通过不正确的排奶方式给产妇排奶);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没有及时将乳房内多余乳汁排空,乳管不通,乳管本身有炎症等。
目前,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一组疾病。就没有结婚的女性来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自身先天性乳头内陷或者是自身免疫问题。哺乳以后的妇女,主要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分子杆菌感染、厌氧分子杆菌感染,肉芽肿型(浆细胞肉芽肿、淋巴性肉芽肿)、厌氧菌感染、乳管扩张引起乳管周围的炎症等都可能引发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炎的诊断
乳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需到正规的医院做个检查。一般来说,经过外科医师手检或乳房超声检查就可以确诊。哺乳期的准妈妈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是否患了乳腺炎:乳房出现肿块、肿疼、寒颤、高烧、局部皮肤红肿。不及时正确治疗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非哺乳期乳腺炎一般不伴有发烧症状。
乳腺炎的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的早期治疗主要是以理疗、排奶为主。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治愈的,伴发烧时可以应用抗生素。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出现化脓或溃烂。一旦出现化脓就需要对其化脓部位进行切开引流,部分病人还会出现乳漏的情况。一但出现乳漏很易发展为慢性窦道。此种情况需要回奶。
另外,非哺乳期乳腺炎,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进行抗结核、抗炎、抗厌氧菌治疗。部分病人可以应用激素治疗等。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需要手术切除。
避免乳腺炎,预防很重要,应该及早预防,让乳腺炎从广大女性身边绕道而行。乳头内陷的女性,应早期进行矫正;产后妇女,应正确哺乳,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方法。一旦发现乳头有裂伤、积奶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妊娠期的女性应做好乳房的保健,佩戴合适的胸罩,对乳房进行按摩。注重营养全面均衡。平时可以做乳头操,矫正乳头内陷等。
乳腺炎在产褥期是很常见的,到正规的医院,及时治疗,还是很好治愈的。它和乳腺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切不可轻信一些虚假的谣传和广告,以免上当受骗,贻误病情。(外科 何奕婷)
你了解“乳腺炎”吗?
发布日期: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