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首页 > 健康知识 > 妇幼保健 > 孕妇产前保健

孕妇产前保健

发布日期:2013-11-14
    产前保健是指在孕期对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孕期营养和用药指导,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使孕妇正确认识妊娠,消除顾虑;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等,实施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和安全分娩。
    【孕期产前检查的时间及次数】
    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妊娠早期开始。
    主要目的是:确定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态;估计和核对孕期或胎龄;制定产前检查计划。
    一般情况下,首次检查时间应在妊娠68周为宜,妊娠12--28周为每4周一次,妊娠2836周为每2周一次,妊娠36--40周以后为每1周一次,妊娠40周后每周2次,共行产前检查911次,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高危妊娠的范围】
    高危妊娠是指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例如:
    1. 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阴道难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畸形儿史);
    2. 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有放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等;
    3. 妊娠合并症(合并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性病及其它感染、血液病、严重贫血、精神病、红斑狼疮等);
    4. 妊娠并发症(并发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等);
    5. 特殊基本情况(年龄<18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或过度肥胖、身高<145公分、先天性异常或遗传性家族史等);
    6. 不利环境、社会因素(文盲、无产前检查、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等。
    【孕早期(妊娠0-12周)的产前保健】       
    1.及早发现和确诊早孕  第一次产前检查应当在孕早期。确诊后应做血、尿常规及血型检查、肝肾功、肝炎病毒及梅毒和HIV筛查、地中海贫血筛查,以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同时应做一次妇科检查(也可以在复诊时检查)以了解软产道有无横纵隔;子宫颈、宫体有无异常,如畸形、肌瘤等;有无生殖道各种炎症感染,何时适合治疗等。
    2.详细了解有无异常孕产史  既往有无流产、死胎、早产、死产、残疾儿等病史。如有发生,应尽量问清有关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做相应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及保健知识指导。
    3.了解以往健康状况  重点了解心、肺、肝、肾、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以估计孕妇能否承担妊娠及分娩过程。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尽早终止妊娠;能负担者则加强监护、处理及特殊检查,确保母子健康。
    4.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  在准备受孕前1个月就应该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对早期胚胎的影响,如x线检查、病毒感染,服用致畸药物;应戒烟戒酒;不宜饲养和接触宠物。怀孕后避免过多进入公共场所。
    5.观察孕妇心理变化与需求帮助孕妇解除各种顾虑,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6.发现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在妊娠早期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时,及时发现有危险因素的孕妇,根据现有医疗条件指导孕妇合理转诊。对出现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诊治、转诊。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评估是否适合继续妊娠。
    7.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卫生指导
    (1)营养:应多样化,避免偏食。
    (2)活动: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并可减轻因胃肠蠕动缓慢所致的腹胀、便秘等不适。
    (3)性生活:孕早期应节制性生活,以避免过度兴奋与刺激诱发宫缩发生流产。有流产、早产史者,宜停止性生活。
    (4)睡眠: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分。除夜间8小时睡眠外,应保证中午短时间的休息。
    (5)清洁卫生:注意口腔、皮肤、乳房及会阴部卫生,防感染。衣着宜宽松保暖,不穿高跟鞋,不宜束胸紧腰。
    (6)孕期戒烟戒酒禁吸毒。
    (7)孕期免疫接种:妊娠并非预防接种的禁忌证,一般死疫苗或灭活疫苗、类毒素、多糖疫苗,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在孕期接种,但是妊娠期禁忌接种活疫苗。
    【孕早期检查注意事项】
    1.第一次产前检查主要回顾孕妇的病史和孕产史。不考虑孕妇初次就诊的时间,都应当按照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内容进行。
    2.在妊娠期间应做一次常规的阴道检查。如果孕妇在过去的两年中没有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在阴道检查时应建议做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孕期有流产史,早产,有阴道流血、流液或腹痛的症状进行阴道检查应慎重。
    3.妊娠11~13周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行胎儿颈透明带检查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