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我们看这个缤纷多彩世界的重要器官,也是疾病好发的器官,眼睛发生疾病,对我们接受外界的信息造成直接影响。但由于眼科疾病的科普很匮乏,大多数人对眼睛疾病缺乏了解,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存在许多的误区,下面小编来帮大家一一破解。
误区一:儿童近视眼不能配眼镜,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高,不戴眼镜度数就不会加深?
儿童真性近视不管配不配戴眼镜,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度数会有不同程度增长,真性近视不佩戴眼镜可能使近视度数增长得更快并影响学习和大脑发育。近视眼是在双眼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目前对近视眼的治疗主要是佩戴近视眼镜矫正,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患者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发育时期,眼球也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眼轴增长,因此,即使不佩戴眼镜,儿童患上近视之后每年也会有25至100度不等的度数增加,佩戴眼镜的小朋友需定期复查,根据复诊的屈光度更换眼镜,所以会造成大家对眼镜越戴,度数越深的错误认识。
当孩子看不清黑板,在医院确诊为真性近视,家长还坚持不给自己的孩子佩戴近视眼镜,孩子看远看近的时候需动用更多调节,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近视度数可能比正确佩戴眼镜增长得更快。
误区二:得了白内障,治疗要滴“莎普爱思”?要等到白内障熟了或者眼睛看不见才能做手术?
白内障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莎普爱思”等药物不能治疗白内障,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发展到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就可以考虑尽早手术治疗。任何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因素,例如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使其透明性下降,都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视力,所以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者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白内障。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发展到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就可以考虑尽早手术治疗。白内障不及时手术治疗,发展到过熟期,晶体核硬化、下沉、脱位,甚至出现液化的晶状体皮质溢出,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视力受损。
误区三:弱视是由于小孩还小,眼球发育尚不完善,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弱视易发生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只要早期发现,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弱视治疗有时间窗,如果错过了视觉发育关键期,没有进行恰当的治疗,弱视眼将无法恢复。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未能发现与该视力减退相对应的眼球器质性改变。
弱视是由于生后早期(视觉发育关键期)斜视、屈光参差或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儿童早期筛查可以预防弱视,对已经产生弱视者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早期恢复。弱视的治疗主要根据各种原因进行治疗,例如尽早摘除白内障、矫正完全性上睑下垂、佩戴合适眼镜。单眼的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矫正后进行遮盖治疗或弱视训练。
误区四:眼睛发红就是发炎了,到药店买点药水滴眼睛就可以了?
眼睛发红的原因很多,有结膜炎、角膜炎、结膜角膜异物、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巩膜炎等各种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找到病因盲目滴眼药水有可能会掩盖病情,造成视力不可逆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眼球的结构复杂,各种常见的眼部炎症、异物、感染等原因都可能引起眼睛发红,不同种类的炎症和感染需要用不同种类的滴眼液,如果是异物引起的主要是及时取出眼部异物防止感染,因此,当眼睛发红的时,如果一两天无明显好转并伴有眼分泌物增多、眼痛、头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到眼科就诊,切勿盲目自行滴眼药水,以免耽误病情和治疗。
眼科疾病常见认知误区破解
发布日期: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