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中,在CT检查组中96.4%的阳性结节为良性。在我国健康体检人群中,“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结论,也屡见不鲜,该如何处理这些“不速之客”呢?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其恶性概率不同,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目前或曾经吸烟)、结节发现前胸腔肿瘤史>5年、结节直径及毛刺、位于上肺。根据影像学检查,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以大致判断肺部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可能性。①若结节为良性,可随诊观察,若在随诊过程中发现结节增大,则进一步外科治疗。②若结节为恶性,则根据疾病的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良性结节如何随诊观察?
(1)根据国际肺癌筛查指南:①≤5mm的实性小结节1年检查1次;②5-10mm的肺部结节应3-6个月复检1次;③>10mm的肺部结节建议进行病理性检查。
(2)孤立的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①≤5mm的结节无需随访;②>5mm的结节,3个月后第一次复查,检查结节是否消失,其后每年复查,若出现恶性倾向需进一步治疗。
一般认为,若肺部结节在复查过程中大小未见改变,或者逐渐缩小或者短期内迅速增大,往往提示良性病变,如炎症;若发现肺部结节增大,或患者出现症状,则需进一步检查,如穿刺获取病理性诊断。
哪些结节不需要CT随访?
孤立、直径≤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无需CT随访,原因如下:
(1)此类病变可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这些病变在随访几年后通常还是稳定的,通常无任何表现。
(2)研究表明,纯GGNs平均倍增时间超过3~5年,使检测此类病变的变化更加困难。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5mm的GGNs病变进行准确定量测定非常困难。病变大小的测量容易受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性的影响,可重复性差。常规的CT随访此类病变可能导致结果不确定,同时浪费医疗资源,并会给患者带来过量辐射。
(4)任何大小的纯GGNs,有肺外恶性肿瘤史并不影响遵循这些指南,有数据表明,纯GGNs罕见转移。
(5)必要时采用连续薄层CT(1mm层厚)以确认病灶是否为真实的GGNs,尽可能避免在厚层图像(通常是5mm)以上将实性结节误以为非实性结节。
随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年龄、性别、患肺癌的高危因素、吸烟史、多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2、警惕体积缩小、密度增加的病变也可能是恶性。
3、注意实性成分与磨玻璃含量百分比的测量,实性成分越多,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测量非实性结节的直径取其长、短径的平均值。实性成分的大小是在纵膈窗上病变截面处测量其最大直径。
4、对于>5mm的孤立部分实性GGNs,不推荐经皮或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用于部分实性结节,除非不能进行外科手术。 (通讯员 陈瑞贞)
体检发现肺小结节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