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首页 > 健康知识 > 妇幼保健 > 一人感染全家危险,中招率超50%,有没有你?

一人感染全家危险,中招率超50%,有没有你?

发布日期:2025-07-21

先来看3个真实场景
6岁童童老喊肚子疼,幼儿园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追问才知奶奶习惯嚼饭喂他。
30岁的孕妈妈小林孕吐严重,产检顺便查了呼气试验,阳性!医生提醒:如不治疗,将来母婴密切接触,宝宝感染风险比别的孩子高3倍。
45岁的王先生体检发现“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HP感染”,全家4口一查,3个阳性——原来是家里长期共用餐具、共用漱口杯。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微需氧,菌体螺旋弯曲,常“扎根”在胃粘膜组织中,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生存的细菌。感染后主要影响胃内环境和胃壁结构,引起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能使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全人群感染率近 50%。也就是说,在你身边的两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是它的“房东”。
我国的流行病学显示个体感染高达40.66%,家庭感染率高达71.2%,远高于个体感染率。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是会传染的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者粪-口途径传染。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条件、不良的饮食和过于拥挤的环境均会影响总感染率。
其中,“经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有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是因为吃进去而感染的。
尤其这些日常的行为,更是让你和你的家人容易被感染:
高危动作共餐、接吻、嚼食喂娃: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如厕后未洗手、生食蔬果:用流水冲一下就算洗手
呕吐物污染:处理完呕吐物未消毒
一句话:家庭是“天然培养皿”,一人感染,其他成员平均感染率可升至60-80%。

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1、顽固口臭,刷牙也去不掉
2、饭后上腹隐痛、烧心
3、频繁打嗝、胀气
4、不明原因贫血、乏力
5、夜间或空腹时胃痛加重
⚠️ 但约70%的人毫无症状!等出现黑便、呕血、体重骤降时,往往已进展到溃疡甚至胃癌前病变。

怎么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
1️⃣ C13/14呼气试验:空腹吹两口气,30分钟出结果,孕妇儿童选无辐射C13。
2️⃣ 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婴幼儿,采样简单。
3️⃣ 胃镜活检:同时评估黏膜损伤程度,推荐40岁以上首次发现阳性者。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内科门诊、体检管理中心开展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也就碳13呼气试验,吹一口气就可以了。多少岁可以检查?没有限制,只要会吹气球就行。

注意事项
1、检测前空腹或禁食3小时后进行,建议空腹状态;
2、在一个月内禁止服用一些抗生素,还有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或中成药,甚至一些保健品(含黄连、黄芪、蒲公英等);
3、14天内禁止服用抑酸剂,比如拉唑类、替丁类药物,还有铋剂;
4、胃切除手术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将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效果;
5、建议治疗结束1月后复查确定是否已根除;
6、某些能暂时抑制HP的食物,如生吃过多大蒜;
因此建议做呼气试验之前,一定要停用以上相关的药物和食物,空腹3个小时以上,检查前3个小时不抽烟、不喝刺激性饮料。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全家作战”
✅ 标准方案(14天四联疗法)
•成人首选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菌药物+铋剂
•儿童首选三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菌药物,>6岁患儿必要时联用铋剂
注意:具体怎么治疗还是要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区域性耐药情况及年龄、症状、过敏史等情况来决定,不能自己做主!
✅ 复查时机
停药4周后再做呼气试验,阴性=根除成功。
✅ 全家策略
•同步筛查:夫妻、同住老人、儿童优先。
•分餐制:每人固定碗筷,公筷公勺上桌。
•高温消毒:餐具100℃煮沸≥10分钟,或消毒柜120℃≥15分钟。
•儿童管理:不嚼食、不吹凉食物,奶瓶、奶嘴每日煮沸。

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
分、洗、熟、刷、晒
• 分餐、分筷、分毛巾
• 饭前便后流水+洗手液≥20秒
• 食物彻底煮熟,拒绝生肉、生水
• 牙刷3个月换一次
• 砧板、抹布每周沸水烫后太阳下暴晒

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问1:大蒜、蜂蜜、益生菌能根治吗?
答:不能!只能辅助抑制,不能替代抗生素。
问2:阳性没症状就不用治?
答:错!只要阳性+年龄>14岁,均建议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
问3:治好了还会再得吗?
答:成人再感染率<3%,但家庭内交叉传播可让数字翻几倍,所以全家同治最关键。 

幽门螺旋杆菌就像家里潜伏的“定时细菌炸弹”,拆弹密码只有八个字:
“全家筛查、规范治疗、分餐预防”。
今天就开始行动,把这篇文章转给家里的“掌勺人”和“带娃主力”,让餐桌上不再有“菌从口入”!